軟通智慧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深耕智慧城市領域。依托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城市數據與應用服務、城市數據智能服務,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數字技術為驅動力(3.440, -0.05, -1.43%),在新基建、數字政府、城市治理等覆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各類場景中,為城市及政府管理者提供領先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以“善政、興業、惠民”為城市服務主線,以“基礎設施一體化、數據融合一體化、城市治理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民生服務一體化”為建設理念,全面助力城市數字化轉型與發展。
此外,軟通智慧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努力將技術研發成果專利化、產品化、市場化,在提升企業軟實力及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推動行業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在生態合作方面,軟通智慧聚合產學研用等大批優質的生態合作伙伴和優勢資源,打破傳統生態邊界,搭建生態合作的新價值體系,構筑城市數字經濟新生態,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
截至目前,軟通智慧已在全國170多個城市建設了一批科技創新示范工程,連續多年被國家信息中心和亞洲數據集團IDG授予“亞太智慧城市領軍解決方案提供商”稱號,多次榮獲中國軟件(68.600, 0.18, 0.26%)和信息服務業十大領軍企業、中國大數據企業50強、中國智慧城市生態圈杰出貢獻獎等獎項。
■ 項目概況
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積極落實國家、省、市環境治理相關政策,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信息化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濱州市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項目應運而生。
平臺圍繞“實戰實用”要求,建立“監測準全、指揮精準、監管嚴實、考核全面、響應及時”的生態環境全流程閉環監管體系新模式,基本實現生態環境綜合決策科學化、監管精準化、治理精細化,將濱州市智慧環保打造為國內領先的行業應用和樣板工程,有效提升生態環境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精細化水平。
■ 技術特點
平臺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模型算法等前沿技術,整合接入濱州市現有環境相關數據、信息及視頻資源,構建天地一體化立體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決策評估支持系統、環境監管系統和應急響應系統,建立閉環精細化監管體系。通過整合濱州市各級環境管理資源,進一步強化屬地環境監管責任,推進監管力量下沉,實現環境監管的全方位和全覆蓋,加快形成各級政府組織實施、生態環境部門統一協調、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環境監管大格局。
■ 工程創新
本著“實戰實用”的原則,濱州市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集中協調對接、完善系統、整合數據、優化功能,部署了生態環境領域的大氣環境、地表水、固體廢物、核與輻射、應急指揮五大模塊,開發了“生態環境指揮調度一張圖”,實現了數據實時展示、操作流程同步、指揮調度統一和信息預警、異常告警、綜合分析、監測監管、決策支持全閉環處置。
大氣環境模塊:實現空氣環境質量分析、空氣質量日歷、空氣質量排名、主要污染物分析、周邊城市污染貢獻度分析和重污染天氣預報,可對未來空氣質量精準預測。
地表水模塊:實現區縣水質指數排名、斷面水質統計、水質指數同比分析和斷面水質指數排名,為準確溯源、科技監管、精準施策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
固體廢物模塊:對全市1508家涉危固廢重點監管企業全部納入系統管理,對企業原輔材料消耗、生產裝置、產廢類別數量、入庫、出庫等情況進行實時管理。
核與輻射模塊:截至目前,全市38家輻射源企業、451枚放射源已全部接入智慧環保平臺,實現了放射源全方位監控監管。
應急指揮模塊:實現了超標預警、短信推送、語音通話等功能。同時,為強化秸稈焚燒監管以及化工園區風險防控,接入了高空瞭望和化工園區高清視頻攝像機、遠紅外熱成像攝像機。通過應急指揮系統的建設,濱州市生態環境監管由被動應急的人防模式轉變為規范高效的技防機制。
■ 效益分析
平臺著力打通信息壁壘,全面整合分析現有環境基礎數據和業務系統,建設了基于大屏的生態環境信息綜合展示平臺,為環境綜合監管、決策提供智慧化支撐,逐步滿足環境監管精細化、環境決策智能化需求。平臺實現了河流斷面小時值超標預警、生態環境污染精準溯源、空氣質量多模式集合預報、小微企業電量監控等生態環境監管功能,并持續探索應急事件指揮、排污許可智能化管理等非現場監管新模式。
軟通智慧作為濱州市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的承建單位,為濱州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精準化監管、系統化分析、創新性評價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提供了技術支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