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濟寧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生態環境工作部署,創新建立了“1+8+N”的線上監察新機制,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視頻智能抓拍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全力打造了以“1+5+9”為框架的智慧港航環保“云監測”綜合監管平臺。以業務辦理、數據監測兩大應用需求為主線,開發運行了港口大氣、水,船舶、水運工地、船閘、航道、雙重預防體系、考核獎懲、綜合管理九個子系統,將全市港口、船舶、航道、船閘、水運工地五大重點區域全部納入平臺進行一體化監管,實現了港航環保工作由人工監管向智能監管的轉變,構建了全省內河首個“云監測”工作新模式。
“即時化”的高效監測效能
濟寧市港口企業分布點多面廣,監管工作量大。針對線下監管成本高、勞動強度大、覆蓋面不廣等問題,2020年,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從線上監察機制謀創新求突破,在中心一級監控平臺基礎上,指導所屬8個港航服務站、45家港口企業分別建立了智慧港航環保二級、三級監控平臺,接入全市港口475路視頻監控,形成了“1+8+N”線上監察新機制。在此基礎上,“云監測”平臺繼續豐富船閘、航道等視頻資源,線上監管范圍進一步擴大,實現了各類重點區域的全時段、全覆蓋、無死角線上監管。自2022年6月27日,“云監測”平臺試運行以來,共派發問題42761起,線上發現問題更加高效快捷,在全市行業監管平臺綜合排名中位居前列。
“一體化”的智能監測體系
平臺集成了總體概覽一張圖、港口展示一張圖及九大應用系統模塊,建立一套港航污染防治執法監管體制機制和建設運維的標準化體系,實現了線上管理和線下調度的有機結合,保障了數據沉淀,加強了數據應用對業務的支撐。
總體概覽一張圖。一張圖集合展示濟寧8個縣市區45個港口的分布地圖、港口狀態、監測點概覽、實時監控、應急預警等內容信息。實現在一張圖上綜合呈現港航狀態信息和動態實時數據,建成一張覆蓋所有港口高度數據化的直觀數據電子圖,以數據支撐輔助管理人員進行監管。
港口展示一張圖。包含港口概況、港口基本信息、圖片視頻展示、港口平面圖、設備信息(水質監測、噴淋監測、用電監測、揚塵監測、視頻監控、尾氣檢測等數據)、案件信息、隱患排查等,對港口信息實現可視化展示。
九大子系統。港口大氣污染防治監測系統,包含案件管理、案件查詢、智能監測等模塊,可實時發現、查看、分析、派發相關問題事件,對發現的問題生成彈窗報警,提醒港口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智能監測模塊已接入車輛和堆垛覆蓋智能視頻識別、水面垃圾漂浮物智能視頻識別、智能噴淋監測、非道路移動機械監測、PM10揚塵監測、門禁系統等。
港口水污染防治監測系統,主城區港口配備了污水處理設備用電監測、微型水質監測站、泥位計等水污染智能監管“三件套”,數據全部接入平臺,實施24小時在線動態監測。
船舶污染防治監測系統,包含案件管理、案件查詢、設備故障備案和工作排查、智能監管等功能。設備故障備案可實現故障問題上報及維修信息跟蹤,工作排查具備船舶巡查管理問題及檢查臺賬上報收取功能。
船閘污染防治監測系統,可展示船閘分布位置、船閘污染監測設備等基礎信息,對污染案件進行派發。
水運工地污染防治監測系統,系統可展示水運工地分布位置、環保監管設備等基礎信息等,智能識別物料覆蓋及揚塵問題,對違規案件進行派發,對工地揚塵治理情況進行信用評價。
航道污染防治監測系統,實時展示航道分布情況、船舶信息等。現場監管人員可通過移動端APP對航道污染防治工作排查治理情況進行線上記錄,結合現場實際進行復查。
風險管控隱患排查系統,針對港口、航道、船閘、水運工地等領域的污染防治隱患,將風險分析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錄入系統,實現在線動態監管。目前全市港口共排查污染防治風險點492個,懸掛風險告知牌507個,排查問題隱患12889個,并全部閉環整改。
考核獎懲系統,具備在線自動考核排名、督查獎懲及量化問責、誠信管理等功能。取代了人工匯總計算考核成績的繁瑣工作,數據更加透明、獎懲更加規范。
綜合管理系統,包含指揮調度、業務管理、報表匯總、港口信息、預警管理及網格化管理等模塊,實現在線數據錄入統計、業務報備及人員管理等功能,調度快捷高效,信息互聯互通,業務線上辦理,人員網格化管理。
“全方位”的感知監測能力
大氣污染方面。在全省率先自主研發了智能噴淋監管系統,對全市港口49個洗車臺、98個落料口進行智能噴淋提升,實現智能化遠程控制。智能噴淋集合數據實時采集、無線傳輸、智能處理等功能于一體,可對港口洗車臺、落料口等重點區域噴淋狀況進行實時監測。
實現了港口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排放和位置的線上監測。港口企業加裝車載排放診斷終端監控設備及定位裝置136套,通過平臺可實時查看非道路移動機械位置、尾氣信息,掌握非道路移動機械使用動態和管理情況。
水質污染方面。在全市大型港口洗車臺沉淀池安裝15套泥位監測設備,線上識別超標數據,可提醒港口及時對沉淀池進行清理,確保洗車臺正常運轉,杜絕出港車輛帶泥上路。泥位監測管理平臺已通過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取得國內最高級別知識產權保護。
指導主城區港口安裝了19套水質監測設備,實時收集碼頭前沿水域水溫、PH值、電導率、濁度、水中油等數據,方便監管人員對港口水質進行全局掌控。
在港口碼頭生產、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配電箱上加裝了電流互感設備54套,通過物聯網傳輸至云監測系統,實現了對港口污水處理站設備運行狀態的有效監管,徹底根治了過去港口污水處理站建而不用、形同虛設的問題。
下一步,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將高標準落實市委、市政府生態環境決策部署,聚焦中心“11811”工作體系,牢牢扭住“科技創新、智慧賦能”這個牛鼻子,不斷提升港航智慧環保監管水平,打造全國內河港航環保信息化監管的“濟寧樣板”,為全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貢獻港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