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背景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同時把污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2020 年 10 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指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讓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 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近年來,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建設,先后出臺了《浙江省“互聯網+”行動計劃》《浙江省促進大數據發展實施計劃》《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總體方案》。2021 年 2 月,省委召開全省數字化改革大會,全面部署數字化改革工作。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會上指出數字化改革是圍繞建設數字浙江目標,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把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貫穿到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各方面,對省域治理的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的過程。數字化改革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基礎上的迭代深化。《數字化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加快構建“1+5+2”工作體系,搭建好數字化改革的“四梁八柱”。其中深化數字政府系統建設部分明確指出,要打造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協同管理應用,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完善生態環境全要素態勢感知、污染源數字化檔案、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協同、生態環境治理應用服務等模塊,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智能化水平。3 月,金華市提出來數字化改革的工作載體-“三行動三清單”,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開展數字革命。
基于生態文明建設、經濟持續增長和環境管理持續改善、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等政策背景,同時結合生態環境管理需求,構建金華市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打造“全域數據匯聚、全域數據共享”的生態環境大數據格局,深化生態環境治理應用服務體系, 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
(二)建設目標
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目標,以推進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推動生態環境信息整合共享,強化數據分析和應用,用數據支撐管理,用數據武裝隊伍,用數據科學決策,全面提升環境管理決策水平,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撐,創建金華特色環境管理模式。
二、總體要求
(一)總體設計要求
在金華市生態環境局現有信息化建設基礎上,以金華市生態環境局需求為基礎,結合當前主流和先進的技術方法與手段進行構建,項目主要包括業務應用層、應用支撐層、數據資源層、基礎設施層,相關安全防護體系、組織保障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政策制度體系。需提供系統架構圖進行總體設計說明。
(二)關鍵技術要求
系統開發Jakarta EE(即 Java EE)為總體技術主線,使用 B/S 架構;
業務流程與業務交互采用成熟的消息服務中間件技術;
采用成熟可靠的數據搜索引擎,可對海量數據進行快速檢索統計。
三、采購內容及主要技術要求:
圍繞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建設的數據標準規范,基于金華市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充分發揮“能力共用、資源共享”的協同效應,建設金華市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以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為底座,圍繞數據池化的平臺設計理念,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能力,打造集業務支撐、數據采集、資產管控、數據開放、評價分析、態勢感知、數字政府生態文明門戶于一體的數據使能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 為數據管理的各個方面充分賦能,構建“全域數據匯聚、全域數據共享”的生態環境大數據格局。
(一)業務支撐平臺
業務支撐平臺是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的基礎。本次項目所涉及的業務應用較多, 隨著金華市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的迭代升級,業務應用也會隨之增加,為支撐各業務系統更好的實現業務協同,需對各個業務系統進行分析梳理,打造業務支撐平臺。其作為整個數字化改革業務應用的驅動中樞,為各業務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同時提高平臺業務擴展、迭代升級的建設效率。
業務支撐平臺的服務能力需包括統一認證集成、業務協同服務、應用監控服務、文件服務以及數據緩存服務。
統一認證集成
需與浙政釘集成,實現用戶及組織架構的統一,為各智能化業務系統提供統一認證服務,實現單點登錄。
業務協同服務
業務協同服務面向金華市生態環境局已建和未來新建的所有信息化系統,通過業務協同服務將為已建和未來新建的所有信息化系統提供統一的技術規范、協同規范、集成規范、共享規范。需包括主數據管理和服務管理。
應用監控服務
應用監控服務主要是監控服務資源使用情況和應用系統運行性能情況。系統提供的功能主要包括告警管理、服務器監控、數據庫監控、系統應用環境中間件監控、應用系統監控和監控設置管理。
文件服務
在生態環境信息化領域中,由于各個系統之間業務流程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不同業務應用可能需要大量的文件共享,需建設文件服務,以支撐各業務應用的高效運行。文件服務需具備以下能力:多用戶存儲機制、數據擴展性、數據隔離性、數據處理機制、數據存儲以及訪問處理。
數據緩存服務
需建設數據緩存服務,對系統緩存進行統一的管理維護,降低應用系統的內存要求, 節省資源開支成本,提升內存利用率。
(二)數據管理“一個庫”
為了滿足對海量數據的存儲要求,實現數據資源分類管理,以構造生態環境數據大融合為理念,對數據管理“一個庫”進行設計。引入關系型數據、時序型數據庫、分布式文件數據庫等存儲技術,結合Solr彈性搜索技術,實現對各類生態環境數據的存儲與高效服務。
設計內容需包括數據存儲設計、數據庫設計、Solr收索引擎管理。
數據存儲設計
要求基于政務云提供的數據存儲資源,利用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提供的存儲能力,對數據管理“一個庫”進行數據存儲設計,根據金華市生態環境大數據綜合管理
平臺業務需求,開展關系型數據存儲設計、時序型數據存儲管理、非關系型數據存儲管理建設。
數據庫設計
需整合匯聚生態環境系統、有關部門、相關機構和互聯網生態環境數據,實現各類異構、海量數據存儲。應用大數據技術、數據挖掘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加工,按各個維度多個主題對數據資源歸納和分類,形成數據倉庫,滿足生態環境數據的規范管理,滿足數據應用和數據共享服務要求。
要求從數據體系建設和數據庫體系建設兩方面進行數據庫設計。
數據體系建設
提供合理的數據體系建設思路,根據數據資源規劃的規范,對數據庫體系設計的數據結構和數據字段的組成進行約束。通過對數據資源進行綜合分析和規劃后,形成大數據資源中心的數據體系。
數據庫體系建設
需從數據中心庫和業務應用數據庫兩個方面開展數據庫體系建設。
數據中心庫設計包括基礎數據庫、監測數據庫、主題分析數據庫、共享交換數據庫、業務專題數據庫。
業務應用數據庫設計包括大氣環境應用數據庫、水環境應用數據庫、固體廢物應用數據庫、污染源協同監管及綜合執法應用數據庫。
Solr搜索引擎管理
需利用Solr搜索引擎,構建數據快速查詢能力,支持對數倉中存儲的數據進行模糊查詢等檢索功能的實現。
(三)數據采集“一張網”
充分利用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采集、數據治理、目錄管理能力, 繪制數據采集“一張網”,將環境管理所需的數據收入“網”中,為平臺智能分析提供數據基礎。全面融合環境質量、環境管理、環境業務等多方面數據,打造“一覽無余” 的數據協同網絡。
通過對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固定源數據以及金華市生態環境局現有信息化平臺數據進行梳理,以“資產”的理念看待數據,以目錄的形式展現資產,“一網打盡”金華市生態環境各類數據資產。基于統一的數據標準,對不同源頭的數據進行采集整合、清洗治理、集中匯聚,解決“數據孤島”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生態環境數據資源進行目錄建設、主題分類,形成科學、合理的資源目錄體系,有序存放和管理各類環境數據,為信息資源的應用提供支撐。
通過對各類不同源頭環境數據進行采集,實現數據資源的大匯聚。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多樣化數據清洗治理手段,針對數據采集的多元化多源化的問題,大幅提升數據清洗工作效率,降低數據錯誤的概率,提升數據質量,發揮數據清洗工作對保
障數據的正確性起到的決定性作用。基于大數據特點和質量可變性,聚焦于數據集的評估和對數據的糾正措施,通過數據質量管理來提高決策質量和管理水平。
采集方案
(1)采集方式
根據數據來源、數據類型,數據源的提供方式與開放性不同,需選擇相應的采集方式。針對本項目中涉及的數據采集工作,投標人需提供相匹配的數據采集方式,包括結構化數據采集方式、半結構化數據采集方式以及非結構化數據采集方式。
(2)數據采集工作
通過多年環境信息化系統建設,金華市生態環境局已建成了涵蓋眾多環境管理業務的信息化系統,本項目將依托于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提供的能力作為數據采集的主要手段,對業務信息化系統進行集中采集開發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