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電力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對全省發放排污許可證企業在產、治污設施上安裝介入式用電監控終端,采集數據分析處理,實現對全省火力發電企業、排污工業企業的在線監控及精準監管。平臺于2020年6月開始搭建,截至目前,已接入全省7056家排污企業,擁有60414個測點。
企業來了一位新“監督員”
位于寧鄉市的某公司是一家集工業涂料研發、 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化工企業,年生產能力達8萬噸,實際年產銷量近3萬噸,年總產值過億元。近一段時間,由于長沙雨水較多,公司部分設備出現了短路跳閘。
“類似這種光氧設備,啟動時聲音并不大,外觀上也沒有表現出明顯異常。”江騰表示,經驗不足的工人很難察覺到異常情況。
但這樣的異常,卻逃不過電力智慧監管平臺的“火眼金睛”。每隔15分鐘,安裝在企業的監控終端會向平臺發送一次實時運行功率,可以清晰地看出企業生產及治污設備用電情況,反映在圖表上,就有了變化規律。平臺運維人員唐軍明指著平臺上兩條不同步變化的折線介紹說:“現在產污設備運行正常,卻看不出治污設備運行,可以判定這一點位存在異常情況。”
“這個平臺對我們企業是很好的監督。”江騰說,“現在工人們都會互相提醒規范操作,讓生產設備和治污設施同啟同停。今后我們也會更多留意平臺信息,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執法隊伍多了一雙“千里眼”
環保設施電力監控是非現場監管執法的重要手段,電力智慧監管平臺可以緩解基層執法人員疲于奔波的現狀。
“有了這個平臺,我們執法隊伍中就多了一雙‘千里眼’。”長沙寧鄉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許頌堅說。
經過前期的設備調試兼容,今年3月30日,電力智慧監管平臺在寧鄉市正式啟動試點。當天,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長沙市生態環境局寧鄉分局執法人員、寧鄉市30余個鄉鎮環保管理人員,200余家排污許可企業專職環保負責人開展環保設施電力監控業務培訓會,對平臺主要功能、日常使用、維護要求等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試點期間,寧鄉將同步探索運行異常督辦流程:平臺發現問題后,將向企業下發督辦單,執法支隊督促企業及時反饋整改。
“我們支隊目前在一線的隊員共16名,而整個轄區‘雙隨機一公開’系統中有2374家企業。”許頌堅表示,“平均每位隊員要負責監督148家企業,純靠人力,恐有疏漏。而現在有了電力數據‘云端查’、治污設備‘線上盯’、環境監管‘及時管’,我們也可以做到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許頌堅說。
“在全省范圍內安裝監控終端以來,我們已經開展了電腦端功能優化、移動端部署應用、治污模型優化等工作。這次試點,我們將測試終端部署測點位置、平臺預警模型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環保治污要求。”湖南省生態環境應急中心主任胡尚周向記者介紹。試點結束后,湖南將開展全省用戶培訓,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讓企業進一步了解平臺并開展自查。
生態環境保護有了“好助手”
今后,電力智慧監管平臺將成為湖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好助手”。與已有的污染源在線監控等監管手段相比,電力智慧監管平臺所監控的階段更加靠前。“在企業生產時我們就可以監管,發現問題及時預警。”許頌堅說。
企業用電“體檢”報告,讓越來越多“躲貓貓”式排污無所遁形,“建而不用”“時開時停”等行為再也不能逃脫監管。2021年2月,衡陽市生態環境局通過電力智慧監管平臺發現某配件生產工廠存在環保異常行為,前往現場核實發現該工廠私自排污生產;2022年6月,瀏陽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通過電力智慧監管平臺發現企業產污、治污設備用電數據異常,查處了一起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的案件……
除了對排污許可企業日常監管,電力智慧監管平臺在湖南還有更多應用:環保電價精準核算、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碳減排落實等。有了電力大數據的加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的生態環境治理新模式越來越清晰。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平臺在全省應用,充分發揮電力大數據優勢,深度融合生態環境保護監測數據,為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提供一個高質量的環保數據共享平臺,助力湖南在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提檔進位。”胡尚周說。